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贾仁勇团队在国际病毒学权威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连续发表题目分别为《鸭坦布苏病毒通过JOSD1-SOCS1-IRF7负反馈调节途径抑制I型干扰素产生》和《RNF123介导SOCS1的泛素化和降解以调节鸭坦布苏病毒感染期间I型干扰素产生》的两篇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鸭坦布苏病毒(DTMUV)利用SOCS1蛋白调控I型干扰素(IFN)信号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该疫病有效防控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DTMU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主要引起水禽免疫器官损伤、神经功能障碍以及产蛋量下降,常常给水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发现,DTMUV的预感染使病毒不受后期IFN治疗的影响,但DTMUV通过何种途径抑制I型IFN的抗病毒作用尚不明确,DTMUV感染期间SOCS1的上调原因也尚未阐明。
研究阐释了TLR3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了DTMUV感染期间SOCS1的表达,上调的SOCS1通过介导IRF7的K48连接的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降解进而拮抗I型IFN信号促进DTMUV的复制。进一步研究发现SOCS1蛋白自身存在K48连接的泛素化修饰,JOSD1作为一种去泛素化酶介导SOCS1去泛素化从而稳定SOCS1的表达,并且JOSD1通过稳定SOCS1的表达抑制DTMUV感染期间I型IFN的产生。
关键词: